應偉在比賽現場設計的茶席《煙花茶韻》。 受訪者供圖
王瑩(右)與中國茶葉學會秘書長周智修合影。 受訪者供圖
精致古樸的茶席,清雅悠揚的古樂,茶藝師們以優雅的手法沏出一杯杯清香熱茶,贏得評委的一致好評……近日,“宜興紅杯”第三屆江蘇省茶藝技能競賽暨第四屆全國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江蘇選拔賽在宜興市落幕,各組別各獎項結果出爐,其中我市選手獲得茶席設計賽一等獎、茶會團體賽二等獎,呈現出揚州茶文化“剛柔并濟”的一面。
“揚州味”茶席設計一舉奪冠
清晨,57歲的應偉打開店門,點上一根線香,燒水泡茶,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在市區上善堂茶會所,除了琴棋書畫,最多的就是茶具——琳瑯滿目的茶杯、茶壺擺滿了柜臺和貨架。用應偉的話說,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茶具,再貴、再遠也要收入囊中。
談及這場比賽,應偉感嘆道:“做了充分準備,從主題立意、茶具選用到‘排兵布陣’,都下足了功夫。”
“我此次設計的茶席名為《煙花茶韻》,每一個細節都蘊含了揚州特色。”應偉介紹,茶席的設計旨在表達以茶為主題的運河之水與煙花之城水乳相融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運河流域悠久的茶文化底蘊,以及優良的茶園生態環境、和諧的生活場景。
茶具以陶器為主線構架,遵循專業茶席設計理念,以孔雀藍銅釉壺與志野開片泡臺相襯托、冷香凝白點釉斗笠盞與白釉茶罐相呼應,透析質樸古風;加之涼爐陶壺昂立一側,正待高歌一曲“活火熟湯”;山石竹景點綴出類似揚州個園的精致景觀,“兩個為竹,妙生趣名”……
應偉介紹,整個茶席,器物圍繞主題精挑細選,在美學空間層次架構方面,呈現高中低與左中右雙三維交叉的立體畫面,烘托《煙花茶韻》的主題。
“比賽現場,我設計的茶席圍觀人數最多,評委打分也最高。最有趣的是,評委只看作品就知道選手是男性,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茶器具的選用,給人一種‘硬度感’。”從應偉拍攝的茶席設計賽成績單可以看出,21名參賽選手,應偉得分最高,以平均分89.5分摘得茶席設計賽桂冠。
應偉不是揚州人,卻因為茶扎根揚州。談及應偉過去的工作,他笑了笑說:“也許你不信,我以前是一名汽車4S店經理。”失業后,從小在茶園長大的應偉決定投身茶文化,在揚州開一家屬于自己的“茶館”,通過自學、求學、考證,不斷提升自身對茶文化的專業度。
茶會傳遞“雅生活”茶藝理念
“這次比賽,我們并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希望代表江南茶文化,清新雅致地表達中國茶。”揚州泊心園茶文化負責人王瑩說,他們參加的是團體賽,屬于組合表演,由三名茶藝師分別展示茶藝、花藝和古箏。
如何在團體賽中脫穎而出?王瑩介紹,她參賽的主題是《靜雅茶生活》,通過茶會呈現團隊“傳承茶文化,倡導雅生活”的茶藝理念。從團體賽成績單可以看出,王瑩團隊以總分85.167分榮獲二等獎。
之所以選用這一主題參賽,王瑩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我們在茶中不斷成長,越來越有能力經營好靜雅茶生活。”王瑩希望,他們的團隊能夠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以茶養生、以茶靜心。
“這場比賽中,我們因為沒有吃透規則,而丟了很多分。”王瑩坦言,比賽中,她選用了一款2012年的老白茶,而茶藝師在采用常規沖泡手法時,加入了“醒茶”的環節,而正是這個環節,令他們丟了分。王瑩說,按照賽規,不允許“醒茶”,認為“醒茶”會影響香氣和湯色。
談及與茶結緣,還得從王瑩豐富的創業史說起,她當過語文老師、開過美容院和酒店,從一名“門外漢”到對茶葉一知半解,再到鐘情于茶,這些年來王瑩將心思都用在了茶上。
本報記者 陳晨